我們都知道一年365天,這個365天就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周期。而火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的周期是687天。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四個行星,地球是第三個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陽系的八個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從近到遠,它們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自轉方向多數也和公轉方向一致。只有金星和天王星兩個例外。金星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
其中四個為而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這幾個地理小常識你還記得嗎?說不定在今年秋招中銀行考試筆試中會出常識題哦。
根據行星躍進猜測,水星和金星在億萬年前也許像地球一樣出現過生命,而如今人類探測火星,給我們提供了探討星際移民的前景。
目前,火星探測的首要科學問題是在探測火星上的生命活動信息,期待在此領域有所突破;
其次是火星磁層、電離層與大氣層的探測與環境科學等本體科學研究;
其三是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后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
中國明年將要探測火星,人類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只有40%。美國、前蘇聯,歐洲空間局和印度都在火星探測上有所建樹,其中印度更是實現了首次探測就成功登陸的壯舉。
火星探測由于公轉周期導致探測器發射的機會26個月才有一次,因此在2020年是最近一個發射到探測器到火星的機會,中國將在此次共同完成發射、探測和返回。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說:“有時候地球在太陽的這邊,火星在太陽的那邊,你根本到不了火星。所以一定要趕上某一個關鍵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跟火星存在一定夾角的時候,在地球上發射探測器才可以,而飛到火星軌道上,至少要飛將近七個月左右。”
歐陽院士還表示了對火星未來的暢想:“人類通過幾個世紀的卓越努力,會將火星這顆貧瘠的行星改造成一個擁有蔚藍色天空、綠色平原、藍色湖泊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新世界,地球-火星將成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姐妹共同體。”
目前已了解到將于2020年對火星進行探測建設的還有美國和歐俄聯合。
2020年,美國將發射新的火星車。它使用“好奇”號火星車成熟的平臺,但配置了更先進的探測儀器,對火星表面進行進一步考察。此后,美國還將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最終在2035年左右進行首次載人登火星。
2020年,歐俄將聯合發射“火星生物學-2020”火星車,用于搜尋生命跡象。它將成為首個能在火星上鉆探地下2米深的巡視探測器,采集不受輻射和氧化劑破壞的樣品,然后把采集的灰塵樣本返回地球進行分析,從而分析火星是否具備維持生命存活的重要元素。
2020年,我國將首次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率先在世界實現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繞、著、巡”三項任務的壯舉,獲取自主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深空探測技術的跨越。2028年,我國還將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
你期待人類將在火星上建立另一個人類的家園,建議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體嗎?你覺得人類還需要多少年才能夠在火星上成功建立能夠讓人類生存的環境呢?
了解火星相關地理常識,今年秋招可能會出現相關題型哦。讓科技進步融入學習和生活,關注國家發展,是身為中國公民的必要素養。祝福我們2020年的衛星首探獲得成功。